2016年12月20日10:0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編者按】
“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回答了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指明了行動方向。
眼下,個別高校的思政課流於形式,被學生們貼上了“枯燥”“沒用”等標簽,如何擺脫這樣的現實窘境,尋找“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徑、新方式,讓年輕一代能夠“入腦入心”,拆除學生的“心牆”,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要把聯系社會現實和學生思想困惑聯系起來,把課堂搬到現實的廣闊天地中去。
如何讓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成為學生心理上的依靠、工作學習生活上的引路人?優秀的思政課老師是怎麼做的?目前在校的大學生們是怎麼想的?這些都需要傾聽和觀察。第32期“議事廳”,新華每日電訊邀請新華社記者,從多個角度探索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變化。真正讓高校的思政課做到想學生之所想,答學生之所惑,讓品格和力量的“活水”真正涌入學生心田,完成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
因事而化的思政課就有生命力
楊洋